斐波那契·道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生命的构造法则除了众所周知的基因法则外,还有许多已知和未知的数学物理法则。人们从兔子的繁衍当中得到灵感,总结出了斐波那契数列,并发现这一数学法则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向日葵的种子排列遵循斐波那契数列,鹦鹉螺的外壳遵循斐波那契螺线,树木枝条生长遵循斐波那契规律...看似巧合又无处不在的斐波那契数列本身似乎蕴藏着尚不为人所知的奥秘。植物学家推测,斐波那契斜列螺旋是圆锥面上全同单元的密堆积,有利于将相同的单元以最小浪费和最高效率的状态有机的组织成稳定结构,这一目标和我们企业管理的目标不谋而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我们期望企业能够在稳定盈利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发挥每个人的特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得看似各不相同的成员在整体上显现出统一和谐的组织整体。基于这一前提,郭老师提出了“斐波那契·道”的理论,由顶至底的论述了他眼中的领导科学与艺术。

领导力的作用点:一心(HEART)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飞传》
对于世界道理的基石,王阳明曾在自己的心学学说中作此论述:“心外无物,心即理”。心之所达,理之所至,起心动念,知行合一。以物理的视角审视领导力,其作用点亦必在一个“心”字之上。欲降服他心,先降服己心,郭老师提出了“health, education, acclaim, reflection, target”的见心流程:先从精神和肉体上强壮,及时进行自我激励增加动力,不断复盘总结,最终向着一个目标不断迭代前进。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发人的善意和潜能,而善意和潜能都是从内心所发出的。所谓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领导者需要通晓人性,知道被领导者心中所欲所思所想所念,才能弥合矛盾咬合目标,将千头万绪拧成一股绳。
领导力的方向:二用三见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六祖坛经·般若第二》
《金刚经》中曾有这么一个小故事:须菩提问佛祖,怎么才能让心念在清净至善的境界当中停驻下来?怎么才能降服自己的内心呢?佛祖说:如果有一个⼈,发求无上大道的心,就应该这么让它停驻,就这么降服内心。说完佛祖就不说话了,留下须菩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有作用点的力并不能对外物产生作用,只有初心的领导力也不能起到领导的作用,此时便要从作用点开始向外“发”出去了。但是发力并不是没有方向的发,如何确定方向呢?需要我们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二用。一切方法论,都应当服务于我们的目标,所学所见,也应当客观看待,像木匠使用锤子和刨刀一样,不分高低贵贱的看待,而根据不同的环境发挥其不同的特长,所谓“直木作梁,曲木作犁“。在有所用的场景之后,又要控制力的使用去处,避免马克吐温所描述的“如果你身上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那么你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的情况。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能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认清自己的优劣与定位,尔后认清环境与大势,最终能够兼济天下,开始改造环境,承担社会责任,扶持环境当中的其他成员。做到二用三见,就能够从局部最优跳出来,找到全局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确定领导力所施加的方向,能够用格局与见识来合理使用所拥有的资源。
领导力的大小:五分八化十三板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易经·系辞》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一切大事要想落地,必先能够有层次有条理的细化,能够将难点化为一个个容易事情的叠加。领导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确定之后,领导力的大小就取决于“道术器用”这四个层面。“道”上来说,要能够做到“分类,分工,分权,分步,分钱”的五分。分类将相似的事物聚集到统一的类别上,就可以根据这一类别共通的做事方法分工给拥有专长的人;尔后要分权赋能,使负责的人能够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其次要分步,确立事情的轻重缓急,花大量时间处理重要而不紧急的“容易”的部分;最终分钱,使得大家都能够享受到自己劳动的果实,激励大家跟着领导往下一个“五分”前进成就事业。
“道”的指引还需要化而裁之,一些“术”的使用帮助了“五分道”的细分。通过使用“梦想板”让“计划常态化,目标可视化,私信公开化”,使得每个人在每个时间都能清晰的感受到最终的目标以及目标和自己的直接联系;使用“任务书” “路线图”让“政策一体化,沟通真诚化,资源数字化”,使得每一个当下的状态都能够触达到每一个人,按照长期主义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再通过“时间表”和“责任人”,划定每个人的能力和责任边界,从而能够在硬性的边界之外,发展“善良本能化”的柔性文化;最终让每个人都能有“请客习惯化”的资本,并通过“反馈环”不断改进这一系列的流程。使得组织的目标最终细分成个人的目标,使组织的战略最终变成各部门各业务的流程和战略地图。
“术”细分之后,仍然需要使用“器”推而行之。以终为始,赚钱的过程需要将RMB 变成BMR(Behavior, Mind, Result)来执行。面对Behavior, 需要“练好身板”保障革命本钱,“夯实底板”保证分工下去能接得住,“筑牢挡板”作护城河保证组织的稳固,“学打快板”保持适当的节奏分步落实。面对Mind,需要“不忘铜板”的分钱,需要“紧盯短板,常看黑板”的学习反馈来迭代升级,需要“拒绝死板”的行为方式,用创新视⻆重新审视业务和流程,才能在Result阶段,“力争做样板”,“不跪洗衣板”,“突破天花板”,“人生涨停板”,从而能够成为“优秀的老板”。
领导力的使用:领导力21法则
课堂的最后,郭老师没有解释“道术器用”当中“用”的部分,而是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彩蛋。根据斐波那契数列,在“1,2,3,5,8,13”的后面,就是数字“21”。而在上课最初老师发的书籍当中,其中一本就叫做《领导力21法则》。领导力的开端就像斐波那契数列,起源于最简单的两个数字,却能够在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发散到无限,展示自然的奥秘。郭老师的课程就像水墨画,在白纸上晕染出壮美河山之后空出了大量的留白,为我们用自己对领导力的理解和感悟来填充这分空白留下了大量的空间。
最后,感谢保障课程顺利进行的顾老师,曹老师,钱老师,杨老师,沈老师,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尽情享受这一场思维的绮丽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