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 > 正文

刘耀彬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0日 11:02

ab37abf3a0c24dfa99b373bdcd0f30a7.jpg

单位:经济学系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liuyaobin2003@163.comliuyaobin@ncu.edu.cn

个人主页:

中国知网(https://au.cnki.net/author/personalInfo/000060093755?platform=kns-author),Web of Science(https://webofscience.clarivate.cn/wos/author/record/55163613)

个人基本信息

刘耀彬,男,1970年9月生,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长期聚焦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与流域碳中和、生态产品数字化与革命老区振兴等方向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2020-2024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全球2%科学家榜单,在《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iScience》《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Cities》《Land Use Policy》《地理学报》《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0部。入选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得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

研究方向以及招生方向:

团队具有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生态经济学、数字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背景,团队现建有长江经济带大数据平台、革命老区大数据平台、鄱阳湖区域大数据平台等多个大数据平台,以云计算大型服务器为基础正在构建生态经济学大语言模型和空间大数据分析平台。

本科生:欢迎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发邮件联系。
硕士研究生: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以及统计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依托理论经济学与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欢迎具备地理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交叉背景的硕士。

博士后: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享受学校博士后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职业发展通道畅通。

教育工作背景:

1)2005年12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提前毕业),获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2005-12-至今,南昌大学,副教授和教授;

3)2006-09-2010-12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

4)2010-02- 2012-12 复旦大学,博士后;

5)2010-08-2011-08 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

6)2012-02-2012-08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7)2013-01- 2013-02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访问学者;

8)2013-07- 2013-08- 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教学课程:

1)本科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

2)研究生课程有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原理、国民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模型与方法等。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优化研究”(在研:23&ZD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产业空间格局响应与模拟”(在研:42271209)、国家科技重点研发专项课题“乡村特色产业社会化服务智能匹配与推荐关键技术研发”(在研:2022yfd1600603)、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西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数字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在研:20223BBG710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经验研究”(在研:24JHQ009)、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新时代绿色发展绩效评估与美丽中国建设道路研究”(结项:18ZDA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态安全约束下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网络演化机理与动态模拟”(结项:41871155)。

2)团队青年教师获批博士后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共计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若干。

代表性论文:见个人主页

学生指导:

1)指导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在《地理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地理研究》《Land Use Polic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等CSSCI/SSCI/SCI收录期刊发表百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2)多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升学至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悉心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带领学生团队在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

相关新闻

  • 刘耀彬
  • 田西
  • 平卫英
  • 刘敏
  • 黄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