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硕士 > 学科动态 > 正文

财务管理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3日 10:03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条件现状分析

南昌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于2007年开办,2007年招生128人,2008级招生118人,2009级招生121人,2010级招生87人,2011级招生50人,2012级招生49人,2013级招生49人,2014级招生45人,现在校2012级一个班,2013级一个班,2014级一个班。

财务管理教研室共7位教师,分别为徐新华、熊国经、张横峰、康松、仇丹虹、王婷、赵雪艳。正高一人,副高4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校外实践基地7个,近五年发表论文27篇,其中EI论文3篇,ISTP论文4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近五年主持社科课题10项,主持教改课题6项,发表教研论文2项,获得本科教学成果奖3项。

2.人才培养工作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会计手工核算能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能力、资金筹集能力、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筹划能力,具备突出的财富管理的金融专业技能,能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理财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仍然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形势良好。

    南昌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力求办成中部一流、全国有名的理财专业。

3.主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比较

1.近年来国内招收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院校数量及其在读人数

年份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开设院校数


354

376

647(含民办)

2.典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对比

院校名称

培养目标

毕业生素质与能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通过“研究型学习+参与式讨论+团队化实践”的模式,培养学生具备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和财务管理者的基础素质:熟练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跨学科知识,卓越的财会工作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辅助决策能力以及战略领导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1)掌握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实务能力的坚实基础;(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培养学术研究能力;(4)熟悉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和状况,了解国家有关的财务方针、政策和法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管理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既具有国际视野同时也了解中国国情的高素质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

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高素质综合型经济管理人才。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本专业培养具有应用型、创业型工商管理人才为已任,围绕着“一改二增三拓展”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狠抓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形成管理学院独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处理银行、证券与保险等业务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在管理学领域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求能够较好地掌本专业扎根于进步的中国,致力于创新性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管理专才、商业精英和社会领导者。


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较高的专业业务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要求能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学理论和工具,在面对具体金融问题方面具有较强的包容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管理学理论和业务不断国际化、信息化发展需要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本专业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立一批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努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有关法律、政策和国际规则;了解国内外管理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研、分析、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工具从事专业工作。

3. 典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路径或培养要求对比

院校名称

培养要求或途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秉承北大“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宗旨,结合在师资队伍、学生来源、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学术成果等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大学三年级选择专业开始,专业培养方向主要侧重于财务管理学、会计学、资产评估、投资学与资本市场等领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更好地融合经济学与管理学教学,将学生对管理学的分析技巧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建筑在更加全面和扎实的管理学基础之上,使之更加深入和灵活;而管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课程设置上,既包括必修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理论课,也包括较多可供学生选择的理论或应用性选修课。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夯实基础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定量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教学环节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环节坚持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相结合;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金融学思维和能力。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既重视理论素养又强调应用技能,既瞄准国际趋势又着重中国国情,既看重人文缜密思辨又突出金融规范分析,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管理学科理论及实践发展要求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复合型管理人才。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通过聘请财务实务部门专家开展讲座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学活知识,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通过案例教学、利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典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院校名称

核心课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中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税法与税务会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宏观经济学,公司财务学,金融市场学,财务管理学,计量经济学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投资学,财务管理学,资产评估学,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投资学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

5. 典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制、学分和课程结构设置对比

院校名称

学制

毕业

学分

课程结构

模块设置(学分)

必修课的学分与比例

选修课的学分与比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4


140

1.必修课程:84学分;2.任选课程:53学分;3.毕业论文:3学分


84     60%


53    38%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


170

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120    71%


20    12%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4


151

通识教育46学分,基础教育31学分,专业教育68学分(其中专业选修18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



121    80%



24    16%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4

172

课堂教学152个学分、实践环节20个学分

107    62%

45    26%

厦门大学管理

4

89

公共基础课37学分,学科基础课31学分,专业骨干课21学分

89    100%

29    18%

6.典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对比

院校名称

主要专业必修课(学分)

主要专业选修课(学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50

          27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82

12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41

2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68

12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52

          0

7.典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要求对比

院校名称

毕业要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0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根据个人兴趣可跨越专业界限,选修任选课程。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1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大类基础课程31分,专业教育课程68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课堂教学152个学分、实践环节20个学分,合计172个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或原则、或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构建,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宗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机制,通过具体的和综合的财务管理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财务管理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良好的财务管理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本培养方案的培养原则

1.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劳动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以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4.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5.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重构课程体系,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并举,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办出财务管理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严格按教育部关于“两课”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执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在必修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选修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课程。计算机、英语课程四年坚持不断线。

  2.拓宽专业,整体优化,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在时间安排上,前两年半的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都统一与同一领域的其他专业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按管理学科宽口径培养,以打好专业基础,同时又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后一年半分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基础课既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的课程,也包括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内容的课程,专业课程则依据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时加以调整,改变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现象,增设较为前沿的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构建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加大实践性环节,设置财务管理大作业、专业认识实习、撰写学年论文、会计模拟实验等,将课题性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在教学计划中予以落实,改革、充实实践环节的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科学研究。

  4.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删除陈旧过时和重复的内容,增加现代内容,使课程达到整体优化,对实务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应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开设一些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新动向,激发起学生学习、研究本学科的热情。大力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讲得过多、过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内精讲,课外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一门省级精品课程,成立一个教学团队,争取引进2位以上博士,教研室人数达到9人以上。

(三)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立项2-3项省级教改项目、一项教学成果奖、指导挑战杯竞赛并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10项以上。

内容要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规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或教学团队)建设、实验(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预期就业率等方面的总体目标;显性成果计划目标(如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挑战杯等)。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建设

1门省级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

引进2名博士

本科生就业率

90%以上

教改项目

2项以上省级教改课题立项

教学成果奖

1项

指导挑战杯竞赛获奖

10项以上

五、保障措施

1.建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定期举办活动,不仅要求定期交流授课经验和总结不足,还要以团队力量为主,努力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精品课程,还要争取发表高质量的教改论文,申报省级教改课题。

2.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学讨论,同一门课程授课教师定期对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及知识点进行交流,定期组织教研室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3.组织教师编撰教材。以教研室教师为主导,在“十三五”期间完成至少一门教材的编写,争取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4.以教研室教师为主,申报《财务管理》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以此为契机,完善《财务管理》网络课程建设。